一、背景与起因
2023年3月4日,常州机场发生误滑事件,反映出机场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上的两方面问题和不足:一是对飞行员这一机场最主要用户群体关注不够,不能跳出机场从第三方用户角度审视机场运行安全问题;二是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不够,通常是发生不安全事件后才被动应对。飞行员是机场最主要的用户群体,能够第一时间感知机场设施设备的使用状况以及各保障流程的运行情况,从其视角进一步审视发现机场运行安全、运行效率、规划设计、机组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将有助于机场及时发现相关安全隐患,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基于此,民航局机场司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研究提出建立“基于飞行视角的运输机场运行保障能力反馈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反馈机制),旨在充分发挥飞行员群体的力量,从飞行视角及时发现并反馈机场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二、主要做法
2024年1月,民航局正式印发《基于飞行视角的运输机场运行保障能力反馈工作机制实施办法(试行)》,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民航局机场司负责建立、完善本工作机制,并对机制实施情况进行统一监督管理。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科院)负责反馈机制的具体实施,飞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友科技)负责线上信息平台的开发、运行与维护,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负责线下收集反馈信息。
(一)丰富信息反馈方式,多渠道收集飞行视角信息
反馈机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信息。线上依托飞友科技“飞常准”APP业内版“云报告”平台(图1),利用在线注册的近5万名飞行员群体,随时收集飞行员在线反馈的机场相关问题;线下借助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工作平台,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
图1 “云报告”平台
(二)强化信息闭环管理,多方协作促进问题有效解决
线上与线下渠道收集的信息,统一由航科院通过“云报告”平台推送至各相关机场。机场在接收推送信息的10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驻场单位,对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意见。对于核实无误且能够立即纠正或改进的问题,机场将立即着手整改,并上传整改成果;面对难以即刻解决的事项,则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整改或优化的具体措施、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间,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若问题经核查不实或存在误解,机场将借助“云报告”平台及时作出解释说明。航科院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持续监督与评估的角色,对机场的信息处理及整改落实情况紧密跟踪,适时对问题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并予以销号处理。针对整改不及时或者存在困难的情况,由民航局或相关民航地区管理局给予督促指导。
(三)深化信息数据分析,促进信息应用与共享
航科院每月汇总整理各类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情况,形成工作简报,报送民航局机场司。工作简报剖析了机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典型问题,提炼值得推广的经验措施,以及规章制度及标准体系中亟需深入研究和细化的关键内容,并以适当形式在行业内分享,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机场提供参考范例与经验借鉴,同时鼓励其他单位进行自我审视与问题排查,共同推动机场运行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主要成效与反响
(一)建言献策:搭建飞行员与机场供需交流新平台
“云报告”平台鼓励飞行员直接向机场反馈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平台的“匿名性”可以有效保护飞行员隐私,极大地激发了飞行员的参与积极性。针对问题,机场可以直接将有关情况反馈至飞行员,强化了飞行员“需求侧”与机场“供给侧”对接。半年内参与反馈机制的航空公司多达40个,占我国运输航空公司总数的61%;56个机场收到反馈信息,其中年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覆盖率高达90%。
(二)另辟蹊径:拓展机场运行与服务水平检视新方式
长期以来,机场主要依赖监督检查、事件调查、专项评估、综合评价等传统手段检视自身运行与服务水平,相关工作实施人员较为固定,容易陷入思维定势,“飞行视角”的引入以及相关问题的集中程度更能准确反映机场实际运行中最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反馈机制实施半年以来,“云报告”平台共收到飞行员反馈的有效信息268条,归纳梳理出涉及运行安全、运行效率、规划设计、机组服务等四大方面9类共性问题,为机场运行水平与服务品质持续提升指明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三)齐心并力:促进机场持续提升保障能力采取新举措
反馈机制实施以来,共有飞行员提出的79条信息被机场采纳为改进建议,占信息总数的30%。通过这些信息,机场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助航灯光、道面、标志线设置、不停航施工等方面的风险管控措施,也在规章符合性的前提下优化了地面滑行、安全检查、旅客服务等流程的相关环节。由此可见,飞行视角发现的问题得到了机场的认可与重视,有力推动了机场运行保障措施的持续改进,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和谐的航空运输环境奠定了基础。
四、主要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开放包容,勇于刀刃向内面对自身问题
有正视问题的自觉,才能发现不足、找到短板;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才能解决问题、不断进步。安全之事,无论巨细皆不容忽视,唯有秉持开放与包容的心态,积极迎接外界的审视与建议,机场方能深刻剖析自身在安全管理、运行保障过程中的薄弱之处,彻底清除可能威胁安全的“盲区”和“死角”。
(二)遵循用户导向,深切关注飞行员群体实际需求
飞行员作为飞行安全的核心参与者,对机场运行和服务保障的感受或评价直接反映了机场的运行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遵循用户导向,充分尊重飞行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才能确保机场各项保障措施不仅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和要求,更能精准、高效地贴合实际运行需求,促进机场保障能力发挥最大效用。
(三)革新传统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信息反馈流程
反馈机制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云报告”平台内置于“飞常准”APP中,飞行员通过操作智能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并立即上报。这一简单方式,弥补了传统官方反馈形式环节多、流程长、速度慢等不足,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反馈的时效性,为机场安全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注入新的活力。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