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204.52公里的同仁至赛尔龙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一部分,也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络“三纵、四横、十联线”中“纵一”张掖至河南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项目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控制性工程点多,施工难度极大。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们科学组织施工,在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同时,着力做好沿线生态环保工作,努力打造绿色高速样板工程。
一、案例简介
同赛高速公路项目沿线穿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10个乡镇38个行政村。全线设特大桥4座、大桥37座、中桥19座、隧道19座、互通立交7处,主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开工建设以来,全体参建人员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筑牢“生态环保第一”理念,多措并举全面落实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彻项目建设全过程。严格贯彻落实“边建边绿”环保措施,筑起生态保护屏障;注重科技创新,结合项目地域地貌特征,实施土体改良试验,“在试验中恢复,在恢复中试验”,确定行之有效的恢复方法,加快提升生态恢复能力水平,并在全线推广。
二、面临挑战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同赛高速公路是当前青海在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规模最大的工程,沿线自然保护地类型多,途经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森林草地发育,水系发达,生态环境高度敏感;而且,同赛高速因建设里程长,路线穿越冲洪积河谷、构造剥蚀高山、高原河谷、库区等多种地形地貌,不同段落地形复杂程度不一,季节性冻土、滑坡、沼泽地等不良地质路段分布其中。因此,做好同赛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系统保护、恢复、修复受扰动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是服务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全面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三、环保举措
针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赛高速公路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围绕公路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生态敏感地区陆路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建技术研究示范”等课题为支撑,从无害化穿越技术、近自然生态环保技术、低影响的国家公园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多点突破。
无害化穿越技术主要包括无害化选线设计与无害化设计建造两方面内容。面对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生态环境,同赛高速公路项目积极探索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平衡,通过科学化的选线评价方法,减少耕地、林地占用约43.3%,减少经济投入75亿元,实现了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多方共赢。无害化设计建造技术则围绕公路穿越敏感生态环境,从低影响桥梁、低振动隧道、低路基、耐久性路面、集约化无害化临建设施的体系化构建,减少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扰动。
此外,同赛高速公路项目探索近自然生态环保技术,推广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生境连通、敏感水体水系连通与水质保护技术,为同赛高速公路项目穿越自然保护区段提供技术支撑。以植被恢复技术为例,同赛高速公路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植物分布海拔调查与植物适应范围气温的推演方法,进行了植物群落设计方法创新,通过研发过渡带灌木的收集与繁殖技术,丰富区域种质资源,为过渡带与寒旱区植物群落设计提供方法。
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与立体巡查技术是科技部立项开展的攻关技术,同赛高速公路项目是应用技术的重要依托工程。该技术针对自然保护区段违法施工、越界施工等问题,建立了覆盖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国家公园示范省公路建设卫星遥感、无人机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空—天—地”立体监测技术与业务化应用平台,以实现对生态环境实时、高精度的定量化监测与评估,能够为公路穿越国家公园项目提供有效环境管理。
创新便道、驻地建设模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毛河特大桥10至18号墩位于山区,这里也是麦秀林场国家森林重点保护区。为保护环境并解决物料运输以及高原高海拔地带混凝土高扬程远距离泵送问题,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修建了110米长、载重达100吨的货运缆车系统,让大型施工设备“坐”上了缆车。这一绿色运输方案,不仅节能高效,还极大便捷了建材与机械的运送,开创了国内公路建设山岭地带无便道施工的先例。与传统施工便道相比,该举措节约占地40多亩,减少砍伐树木1800余棵,同时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此外,处于林区的四川路桥项目部办公场所采用“悬空”架设方式,减少地表压占,围墙设计预留小动物进出通道,尽最大努力减少对林区的侵占和开挖,保障林区野生动物自由穿越和迁徙安全。
安装智能污水处理设备,实现污水循环再利用。积极推广安装智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驻地生活污水进行初级搅拌过滤、筛除、微生物分解、缺氧酸化和氧化过滤、清水消毒等流程处理,确保净化处理后的水质清澈无异味,并集中收集回收利用于施工便道、场站洒水降尘和绿化浇灌,有效解决了生活污水的清运处理,做到污水的循环利用,大幅度减少了洒水降尘和绿化浇灌的水用量。
发挥工匠创新精神,解决泥浆污染难题。自主创新改进钢板泥浆池和除砂机配套设备,通过砂石分离机和压滤机再次对泥浆进行处理,相较于传统的桩基施工容易产生大量泥浆的短板,成套的泥浆使用和处理设备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处理成本低,实现泥浆和污水闭环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全部进行“内消化”,无外排污染问题,不仅节约了施工成本,更有效解决了泥浆带来的环境污染,确保水源地环境安全和水质稳定达标。
配置扬尘智能监测系统,助力扬尘污染治理。为有效解决拌合站取料、卸料引发的料仓粉尘扬尘污染问题,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项目拌合站料仓内设置智能扬尘监测系统。该系统喷雾均匀,覆盖面积大,能够智能化启动和关闭,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有效降低扬尘污染。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生态环保措施,使“绿色”成为同赛高速项目高质量建设的鲜明底色。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赛公路建设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国之大者”,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落实落细项目建设中的各项环保措施,奋力推进同赛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为建设生态文明高地,谱写美丽中国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