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博山区石门片区齐长城风景廊道

2024-07-02 17:59:54 来源:博山区交通运输 投上一票  

  今年以来,博山区聚焦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三大目标”,牢牢把握省、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以“四好农村路”扩面提标和旅游公路建设为重点,强化有解思维、破解难题,创新交通与文旅、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此次石门片区风景廊道项目建设经验,持续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路体系,连通、盘活沿线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在全市当好开路先锋。

  一、以路为“笔”,绘就生态旅游美丽画卷

  (一)实施“交通助力文旅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博山区旅游资源优势,谋划“十四五”“十五五”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总里程约247公里。规划实施齐长城文旅基础设施项目,打造“长城寻迹”旅游公路网,逐步形成博山区齐长城风景廊道石门片区、石马环五阳湖片区休闲旅游、博山三水源片区观光旅游、池上环鲁山片区生态旅游、源泉开元溶洞片区风光旅游、山头陶琉古镇片区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路片区,为打好交旅融合攻势夯实交通基础。

  (二)充分发挥“交旅融合”优势。齐长城风景廊道项目串联起了石门片区内部及周边龙门天池、峪口天池、红叶柿岩、五股泉、小黄山、齐长城遗址等景点、景区,还包括了8个国家级古村落和10个省级古村落。项目经过的村庄均对其小广场进行了沥青摊铺提升,经过的主要景点建设了停车场,给群众和游客带来出行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销售农产品和休憩健身的场所,真正实现了沿线群众出门进景区,抬腿回家门,进一步提升了沿线群众和来往游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积极探索“一路一景”新模式。以交旅产业路、网红漫游路为特色亮点,打造了“农村公路+民宿度假”“农村公路+生态漫游”“农村公路+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借助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唤醒更多沉睡于乡野山间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更好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仅“五一”假期,石门片区就接待来访游客逾2万人次,成为了网红新地标,新华社客户端中文版和英文版、山东卫视、淄博日报、省交通厅微信平台、博山发布等官方媒体也进行了详细报道。

  二、公路通达,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一)以路助农促进发展。项目路网的建设将石门片区内农产品产区进行了有机串联,实现了与城市路网、国省道干线路网的“快速通达”,花椒、香椿、小米、大樱桃、蜂蜜等农产品变成了“抢手货”。改造之前石门片区路网建设水平低,道路窄,路况差,城里人进不来,山里人出不去,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普通群众致富变成了一种奢望。如今路宽了、好走了、游客多了,在家门口就能做买卖,山货农产品更是用不了15分钟就能进城,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二)推动“新农人”返乡筑梦。项目路网的建设吸引了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鼓励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积极招商引资,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充分发挥群众和民间资本积极性,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既有效降低政府投入成本,又提高建设效率。石门片区成为网红打卡地之后,沿线很多群众都在自发翻建自家的房屋,迎接这一波来之不易的流量,来咨询投资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大家对乡村振兴的底气和信心更加充足。

  (三)助力农村客运模式多元化。借助便捷的新农村公路,结合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石门片区创新了城乡客运服务模式,城乡公交、班线客运、预约响应等灵活多样的农村客运组织模式竞相涌现。多种交通业态加快融合发展,农村公交在满足基本服务功能前提下,拓展代运邮件快件功能,既便利群众出行,又畅通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

  三、品质为先,打造农村公路齐鲁样板

  (一)科学谋划,源头解难。系统融合思维贯穿了齐长城风景廊道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项目策划论证阶段,统筹前置解决当地路域环境、道路养护、病害顽疾、管理使用、道路缺陷、平交路口整治、地质灾害预防等问题,对沿线道路及周边存在问题进行了地毯式、多角度摸排,在施工过程中,综合发力、系统施治,优化了施工顺序和工期安排,各标段压茬互相配合,协同跟进,有效解决了施工造成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也极大缩短了建设周期,仅用了48天就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建设任务,全程零舆情。为项目管、护、运环节提前扫清了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难题。

  (二)严格把控,保证质量。深入细化建设、施工、监理、跟踪审计等参建单位职责和监管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采取段长负责制,由段长负责各相应标段的施工、监理、跟踪审计的日常监管和质量安全管控,监理负责全天候跟踪施工过程,审计从现场跟踪到资料审查全过程参与。对项目建设原材料采取源头调查、进场核验、成品路质量核准等方式,实现了全过程、无死角质量安全实时管控。

  (三)资源整合,高位推动。高效整合了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等部门资源、项目、资金,在项目实施的同时,统筹推进沿线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屋场、美化农村庭院、绿化靓化边坡,全面提升公路品质。后续管、护、运齐发力,养护队伍和建设队伍形成了无缝衔接,路政巡查从建设过程顺利过渡到建成后常规性巡查等等,实现了更好的管养效果,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