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东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处在济南市、聊城市、泰安市、濮阳市四城市的辐射中心,我县大力实施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庄通达、路面状况改善、运输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实施融合发展样板工程,把自然、生态、文化、科技、产业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中,做到公路与沿线周边乡村风貌、农业园区、旅游景点充分融合,打造了铜鱼路、徐艾路等一批旅游路、生态路、产业路、文化路。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13公里,其中县级公路12条、166.7公里,乡级公路25条、196.8公里,村级公路1649.5公里。三级路以上比例达到49.62%,全县公路优良率88.1%,均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局域通行骨干,乡、村道为基本脉络的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路网,实现了与国省道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有效衔接。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高标准建好农村公路。瞄准农村公路发展的短板弱项,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不断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一是做好路网规划。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每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大民生事项,并与新旧动能转换、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布局、全域旅游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编制路网规划。目前,全县农村公路路网规划中,县乡公路、三级路以上比例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加快提档升级。抢抓上级政策窗口期,扎实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大力实施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庄通达、路面状况改善、运输服务提升“四大工程”,持续推进村内通户道路硬化,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补齐“最后一公里”短板。同时,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七公开”制度,坚持交通安全、道路排水等相关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农村道路标准统一提高到6米以上,两侧延伸绿化带,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三是打造精品示范。实施融合发展样板工程,把自然、生态、文化、科技、产业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中,做到公路与沿线周边乡村风貌、农业园区、旅游景点充分融合,打造了铜鱼路、徐艾路等一批旅游路、生态路、产业路、文化路。
(二)坚持责任到底、依法治路,高要求管理好农村公路。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保证畅通”的管养原则,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四好农村路”管理保障机制,构建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高位统筹推进发展。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将农村公路“路长制”列为全县改革事项,制定出台《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市实现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推行“线上管理+线下巡查”模式,坚持一路一档、一桥一档,实现了农村公路有人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目前,全县共有各级路长126名,县乡村道路已经按要求全部设置了路长制信息公示牌,做到了机制完善和模式创新。二是强化依法治路。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农村公路保护队伍,组织交通运输、公安、安监、住建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损坏、非法占用、非法利用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赔偿制度,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强化涉路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形成农村公路保护合力。三是确保通行安全。组织交通、交警等部门实施“交通标志落地”“视距提升”“示范公路创建”工程,严格落实“五必上”“三必上”要求,高标准创建提升陈高路、北下路等16条县乡道路,目前示范路段全部实现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公路标志、标识清晰。大力实施“村口亮化”工程,安装爆闪灯650处、“语音+爆闪”一体化爆闪灯1600余处、平安哨兵 129处,“全天候”提示村民注意交通安全,照亮东阿“平安路”。
(三)坚持建养并重,精准施策,高水平护好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把路修好,只是起点,后期高质量的养护与管理措施同样关键。一是完善养护体系。深化养护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养护体系,明确管养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现规范化、体系化、信息化。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工作思路,县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将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足额纳入县级公共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有力夯实公路养护基础,确保公路养护步入良性轨道。二是坚持多措并举。通过公开招标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捆绑招标的形式,明确专业保洁队伍,实现市场化运作和机械化保洁,提高日常养护的效率和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智慧化平台”,通过优化布局道路监控体系,加速数据共享互通,强化道路信息动态协同管理,实现农村公路智慧化、数字化监管。建立养护巡查台账,定期开展道路问题巡查排查,进一步明确责任人及整改时间,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台账化、清单化治理。三是注重养护成效。结合落实“路长制”、城乡环卫一体化等相关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净化、美化、绿化“三化”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路颜值和品质实现了“双提升”。
(四)坚持筑“四好农村路”谱乡村振兴曲。
一是推动“公路+生态”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衔接,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7个。
二是推动“公路+产业”融合。近两年来,新改建、路面改善370公里,投资约1.7亿元,建设了一批高效便捷的产业路,助力黄起元草莓、东阿黄河鲤鱼等农特产品卖得更快、卖得更远。
三是推动“公路+文化旅游”融合。对郭口村、小山村、姜庄村、李坡村、井圈村、艾山村进行路面改善20公里,累计投资约1600万元,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打造4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建设1.76公里艾山文化廊道,打造6米通景道+2米慢行道的景观道路。年均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2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